在玻璃产品的标准中,有一项叫残余应力,目前国内的测试标准来源为YBB00162002-2015,以中硼硅玻璃管制注射剂瓶为例,要求是:退火之后的永久应力造成的光程差不得过40nm/mm。那么,在玻璃包材产品中,什么是应力,什么又是是光程差呢?这些应力的存在,又与玻璃在应用过程中的哪些要求有关?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。
什么是玻璃应力
玻璃的应力,英文叫stress,那么,什么叫应力呢?让我们从玻璃的结构说起。在以前的分享中,我们知道玻璃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,另外还有其它的一些成分。我们且把这些结构作这样一个比喻,它们是教室里的一群孩子,每个孩子,都是一个原子。玻璃高温下加工的时候,每个原子都非常的活跃,就好比老师说:下课了,这些孩子们在教室中随意地跑动,脱离了自己的位子。
假设现在又要上课了,老师有两种操作方式,其中的一种方法,就是突然说:上课!不给足够的返回时间。这时候,同学们根本来不及,所以好多的同学,都没有回到自己的位子。这个情况下,每个同学的内心是焦躁的,他们想回到自己的座位,座位才是他们该待的地方。
玻璃加工的时候也是这样,在高温下,加工完成后,立马回到了常温,这时候,这些原子,无法很快回到自己的位子,它们也同样非常的焦躁。这时候,同学们这种焦躁的情绪,以及想回到自己该有位子的那种力,就是“应力”。
应力有多种,有拉伸应力,压缩应力等,都是原子在抵御外来力量时的一种力;而前面说的玻璃加工,就是高温至低温太快,让原子无法及时归位的这种力。
这种残余的应力,会有什么后果呢?它会在进一步外在力量下爆发,就像这些同学们,他们急切地想回到自己的位置。对于玻璃产品而言,如果这些应力没有及时消除,那就有可能会很容易破裂,比如以图1为例,有时可能的破裂就是应力没有及时消除。
图1 玻璃瓶的突然破裂
如何检测应力
既然玻璃有应力,那如何检测呢?也就是说,我们知道这些原子不老实,有颗蠢蠢欲动的心,我们又如何知道呢?除了用那些破坏性的方法,比如说骤冷骤热,还有什么办法呢?那我们就需要来讲一讲一个东西:偏光。
大家知道,可见光是一种横波,其振动方向垂直于传播方向。自然光的振动方向,在垂直传播方向的平面内是任意的。也就是说,在光的传播方向上,与其垂直的平面内的方向都有振动。而对于偏振光,其振动方向在某一瞬间,被限定在特定方向上。它往往通过偏光片来实现,如图2,这就是从可见光到偏光之后的振动方向的变化。
图2 偏光的原理
为了检测玻璃的应力,就要用到偏光应力仪。其工作原理是基于应力双折射检测,即:玻璃是各向同性体,各方向的折射率相同;但是,如果玻璃中存在应力,各向同性的性质会受到破坏,引起折射率的变化,两个主应力方向的折射率不再相同,会出现双折射现象,从而将玻璃瓶身上面的有残余应力部分区分出来,可以参考GB/T 12415-2015:
图3 应力的光程差计算
整个测试过程可以直接看到应力点的明暗变化。
应力如何消除
玻璃应力主要来自于加工过程,那么,如何进行消除呢?最简单的就是退火。所以,在玻璃包装容器的生产中,相当重要的一步就是退火,将产品在退火炉中进行处理。还是以前面的小朋友上课为例子:老师不会在小朋友们玩得热火朝天时突然说上课;老师会与小朋友们说,你们不要玩得太疯了,马上要上课了,还是让小朋友们玩,这样小朋友们也有了反应的时间,然后有足够的时间回到自己的位置。
玻璃加工结束后,退火炉中还是有一定的高温,在约360度的条件下,玻璃中的原子有充足的时间回归原位,就不会那么的“焦躁不安”,这样,整个材质就会比较和谐,不会有后期应力存在的不安定因素,确保产品的质量。
参考文献:
1. 药用玻璃容器内应力检测方法 GB/T 124152015
2. 美国药典,欧洲药典与日本药典